运师傅虚弱地摆摆手,有气无力的对小敏说:“不碍事,老毛病了,靠一会儿歇歇就好了。”
刘小敏哪里肯依,她费力地扶着运师傅往店后的小屋走去,嘴里念叨着:
“这哪能行,您年岁大了,可别逞强,您这是感冒发高烧了,得好好歇着。”
她帮运师傅掖好被子,转身又奔去烧热水,还跑出去到县中医院买了退烧药。看着运师傅服下药,刘小敏还是不放心,守在床边,一会儿用凉水浸泡的湿毛巾,给他擦脸和敷在额头上降温,一会儿又问他感觉好些没有。
这一守,就是整整两天。她天天给运师傅做着可口的饭菜,照顾他喝水吃药。运师傅在刘小敏的悉心照料下,病情逐渐好转。他看着忙前忙后的刘小敏,眼眶不禁有些湿润,想起自己远嫁他乡的闺女,他感觉刘小敏就像自己的闺女又回来了一样,心中泛起一阵感动的暖意之情。
“小敏啊,多亏你细心照顾我,这两天辛苦你了。”运师傅声音沙哑地感动地说道。
刘小敏笑着摇摇头,“运师傅!您说啥呢,我不就像您的闺女一样吗?您好了比啥都强。”
从那之后,刘小敏用真诚热情的一颗心,感化了运师傅,他对刘小敏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。一天清晨,运师傅就把刘小敏叫到跟前,拍了拍身边的凳子,示意她坐下。
“唉!小敏啊!我看得出你是真心想学手艺,之前对不住你了,我很保守,就怕‘教会徒弟饿死师傅’,不想真心教你学技术,让你干那些杂活。”运师傅微微叹着气,一脸愧疚的表情说道。
刘小敏眼眶一红,连忙摆手,说:“运师傅!您别这么说,我知道您有您的苦衷和难言之隐,我不嗔怪您!但我真想学技术,您教我吧!等我学会手艺能赚钱了,也像亲闺女一样孝敬您!”
运师傅会意的笑了笑,从柜子里拿出一本有些泛黄的笔记,递到刘小敏手上,对她凝重的说:
“这是我这些年积攒的裁剪心得,给你看看学习吧!这都是实践经验,书本里是学不到的,从今天起,我要手把手教你。把你当成我的亲闺女一样看待。”
刘小敏双手颤抖着接过笔记,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,“运师傅!谢谢您!我一定好好学!好好练!成为您的最好徒弟。”
此后的日子里,运师傅的服装店里,多了几分温馨与专注。一老一小,就像爷俩一样,运师傅从最基础的布料识别讲起,刘小敏像块海绵一样,拼命汲取知识。
每到下班回家,夜晚空闲,她依旧在自家饭桌前苦练,裁剪声在屋内沙沙作响,似是她追逐梦想的脚步。她忘记了疲惫和困乏,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。她知道,这个春天,不仅带来了满城的繁花,更开启了她人生新的篇章,而她将带着这份手艺与温暖,一路向前。
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1985年,山娃就像一颗倔强的野草,在生活的石缝中努力扎根、寻找阳光。他一边在县政府勤勤恳恳地忙碌工作,一边在电大课程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,可这心里啊,始终惦记着怎么能多挣几个钱,让日子过得更富足一些。
那天,夕阳的余晖给县政府大院染上一层暖黄,山娃结束了一天的忙碌,哼着小曲儿,满心欢喜地准备去孙老太太家接他的宝贝女儿小美美。刚迈出大院没几步,革新桥西侧路北一家粮油店门口张贴的“此店招商转租”广告,就像一块强力磁石,“嗖”地一下把他给吸引了过去。
山娃整了整衣领,脸上堆满笑容,走上前跟店主打招呼:
“您怎么称呼啊?是您要招商转租这店铺吗?”
眼前这位中年汉子,也就是赵甲第,微微眯起眼睛,目光里透着几分审视,把山娃从上到下打量了个遍,操着一口带着山东泰安味儿的口音说道:
“我叫赵甲第,老家山东泰安嘞,这不,家里出了点急事,急着把这店面转租出去,赶紧返回老家,”
顿了顿,只见他眉毛一挑,“怎么?你小子想租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