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大人微微皱眉,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,说道:“恩师,您近日来似乎心事重重,是否还有什么烦心事?”
蔡太傅轻叹一口气,脸上露出愁容,说道:“王公,为师心中确实还有一件愁事,便是家中小女的婚嫁问题。之前的小女已经嫁作他人妇,怎奈何丈夫体弱多病,夫妻二人性格也合不来,日子过得郁郁寡欢,最后只能和离。我这个老父为这事没少操心,愁眉不展。”
王大人听闻,脸上露出一丝同情之色,轻声说道:“恩师,您不必过于忧虑,一切自有定数。或许,小女的有缘人就在不远处。”
蔡太傅微微摇头,脸上闪过一丝无奈,说道:“王公,为师也明白,婚姻大事不可强求。只是,为师思忖着,如果你说的金华羽能在会试中得中前三甲,以他的才华和出身,小女嫁过去,金华羽那边也算是高攀了,这门亲事倒也值得考虑。”
王大人微微一愣,随即脸上露出一丝会意的微笑,说道:“恩师,您说的是,金华羽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。不过,婚姻大事还需看双方的意愿和缘分,不可强求。您先放宽心,或许一切都会顺其自然。”
蔡太傅轻轻点头,脸上闪过一丝感激之情,说道:“王公,多谢你的安慰。为师也明白,一切还需顺其自然,不可过于强求。只是,为师作为父亲,总是希望女儿们能够找到好的归宿,过上幸福的生活。”
第四节:父母之爱子
王大人望着蔡太傅,眼中闪过一丝关切,轻声说道:“恩师,您对令爱的婚事不必过于忧虑。其实,弟子对那金华羽也是十分看好。只是可惜自己没有女儿,不能亲自将他许配出去。不过,爱惜人才之心人皆有之,若是能促成金华羽的良缘,也算是为他做了一件实事。”
蔡太傅微微点头,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,说道:“王公,为师又何尝不是如此想。只是,小女之前已经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,如今再嫁,又谈何容易。况且,金华羽虽是个人才,但他出身于穷乡僻壤,能在京师立住脚,已算是他的福气。为师只是担心,小女嫁过去,会不会受委屈。”
王大人听闻,脸上露出一丝坚定之色,说道:“恩师,您多虑了。金华羽这等青年才俊,日后必有大作为。他既有才华,又有气节,定能在这京师闯出一片天地。而且,他为人正直,有胆有谋,绝非池中之物。若小女能嫁与他,实乃她的福气。您不必过于担心。”
蔡太傅轻轻叹息一声,脸上闪过一丝忧虑,缓缓说道:“王公,你说得有理。只是,为师作为父亲,总是希望女儿们能够找到好的归宿,过上幸福的生活。金华羽虽是个人才,但毕竟出身寒微,在这京师立足不易。为师只是担心,小女嫁过去后,会不会因金华羽的出身而受到别人的轻视,或者在生活上受苦。”
王大人微微一笑,安慰道:“恩师,您不必过于忧虑。金华羽有如此才华和抱负,日后定能出人头地。而且,他为人正直,有胆识,定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。到那时,太傅家贵女嫁过去,不仅不会受委屈,反而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。您放宽心,一切自有定数。”
蔡太傅望着王大人,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情,轻声说道:“王公,多谢你的安慰和开导。为师也明白,一切还需顺其自然,不可过于强求。只是,为师作为父亲,总是希望儿女们能够找到好的归宿,过上幸福的生活。你的话,为师记下了,会放宽心的。”
王大人与蔡太傅对坐,二人品茗交谈。王大人提及与金华羽的深度对话,盛赞其才华与品性。蔡太傅听后,目露欣赏,心中暗自思忖,此子确实难得,既有真才实学,又具君子之风,若能成为佳婿,定能成为家族之光。于是,他对王大人说:“王公,依你之见,金华羽在会试中表现如何?”王大人微微一笑,答道:“恩师,您不必着急。此次会试,金华羽定能崭露头角,取得佳绩。到那时,您再看,是否该为他谋个好前程,或是促成一段美满良缘?”蔡太傅点头称是,脸上露出期待之情。
王大人轻呷一口香茗,眼神中透着一丝玩味:“恩师,您这可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为金华羽谋算未来了。”蔡太傅微微一笑,不置可否,只是静静地等待王大人继续说下去。
王大人似乎看出了蔡太傅的心思,他放下手中的茶杯,语气变得严肃起来:“金华羽这子,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。不仅文章写得出色,而且为人正直,有担当。在下与他深谈之后,发现他对政见有着独到的见解,思维敏捷,言辞犀利,却又不失稳重。如此青年才俊,实属罕见。”
蔡太傅听得频频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与期待:“王公,你觉得他在这次会试中能取得怎样的成绩?”王大人沉吟片刻,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:“以金华羽的才学和能力,此次会试定能名列前茅,一举高中。到那时,他不仅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,更可成为蔡太傅您的得意门生,甚至……”王大人故意停顿了一下,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,“成为蔡太傅您的佳婿,也不为过。”
蔡太傅心中一动,脸上却保持着平静:“王公过奖了。金华羽若能通过会试,自然有他的前途。至于其他事情,还需看缘分和时机。”王大人会心一笑,不再多言。两人继续品茗,心中却各自思索着金华羽的未来。蔡太傅暗自决定,无论如何,都要为金华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,让他在仕途上大展宏图。而王大人则在思考,如何在合适的时候,帮助蔡太傅促成这桩美事,让金华羽成为两家的桥梁和纽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