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260章 秦氏发疯了(1 / 2)

太妃这几日开心得紧。

满意地用了好些番石榴,才停了手。

黄嬷嬷招呼宫人撤了水果,两人说到了长公主。

“太妃娘娘,寻回长公主,可全靠您的功劳啊!”

“哀家也是碰巧,谁能想到,先帝寻了那么多年的长公主,竟然就在咱们眼皮子底下。”

“崔首辅可真能沉得住气,明知道夫人是长公主,硬忍着不说。”

“那你可高看首辅了!他压根不知道隋氏的身份。”

太妃拿起帕子按了按眼角,说起隋氏的身世。

“咱们长公主啊,前半生坎坷!好在遇上了隋家老太太,方才苦尽甘来。”

隋氏是隋老太太收养的。

一次隋老太太出门上香,遇到年幼迷路的隋氏。

见她手足无措地站在路中间,边上驶过一辆又一辆马车,脸色白得吓人。

心疼得老太太立刻把她喊上车。

又因其一问三不知,便好人做到底,把人带回了府。

隋老太太一生五个儿子,没有女儿,意外救下隋氏,嫩生生、娇俏俏的女娃娃,柔柔地抱着她叫娘,顿时喜爱得紧。

多番打听,始终找不到隋氏的家人,当场拍板认了她当女儿,从此宠成了掌上明珠。

“哀家记得,当时隋老太太说起隋氏便抹泪。

说一个八九岁的姑娘,瘦削地像六七岁的孩子,不知吃了多少苦!”

“可不正是?明明是长公主,本该万千宠爱在一身,偏偏造化弄人,流落民间。”

黄嬷嬷感慨,“好在长公主是个有福气的,遇上隋老太太,总算苦尽甘来!”

及笄后,隋老太太榜下捉婿,配给了当年的新科状元。

也就是现在的崔首辅。

他俩成亲后,相敬如宾,却始终不知道隋氏的身世。

直到隋家老太太过世,留了一匣子首饰给隋氏,里面就有一枚印章,还特意关照,说是自己救下隋氏时,在她脖子上发现的。

因为怕她迷糊弄没了,便一直替她收着,临死前装在匣子里还给她。

“那时隋氏刚刚白发人送黑发人,儿子、媳妇意外身亡,养母又离世了,一病不起,便没管印章的事。

这次不知怎么心血来潮,重新整理老太太给她的匣子,重新看到印章,突然一夕之间,过往的记忆全部回来了。”

那枚印章上正是“长公主央”几个字。

“长公主是个聪慧的,晓得先来寻您说事!否则事情哪会那么顺利?”

黄嬷嬷不免好奇:“娘娘,皇上仅凭您一句话,连凭证都不看,便认了长公主。这事,有点怪啊。”

太妃笑容微敛,没有说话。

黄嬷嬷立刻轻轻地拍了拍自己的嘴。

“瞧奴婢这张嘴,皇上自然是信您,您慧眼如炬,哪里会弄错?”

话音刚落,黄嬷嬷便恨不得咬下自己的舌头。

当真是越说越错!

太妃和黄嬷嬷说话时,没有避着人。

这段话呀,一传十、十传百,还不到一个晌午,整个宫廷都知道了。

原来长公主有一枚证明身份的印章。

“我就说嘛,皇上怎么可能太妃一张嘴,便认下长公主,原来是有印章为证。”

“有印章为证,这下子胆敢怀疑长公主的人,可要吃瘪了。”

“呸!哪个不长眼的,敢怀疑长公主?她的夫君可是崔首辅啊!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内阁之首!身份尊贵着呢!!!”

……

京城一半艳阳天,一半风雨日。

当大多数人沉浸在长公主回归的喜悦中时,另一些人在痛苦中挣扎哀嚎。

秦氏哭得惊天动地。

“宋谨央,我与你不共戴天!你杀我秦氏满门,我绝不会放过你。”

冰梅倚着门,吐出一枚葡萄子,悄悄指使伺候她的小丫头,去镇国夫人府报信。

“就说世子妃疯魔了,连名带姓骂夫人!”

秦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