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曼回屋便进了储物间。
她得盘点一下,看需不需要再补几点什么。
细细的扒拉一阵,根本就不需要补充。
只不过看着那一大堆的猎物,有点犯难。
老这么放着也不是个事,还是得处理了才行。
看样子是该进山了。
下午,汪一达他们吃过饭都来了王曼家,就着要不要买粮一事开始商讨。
最终商量的结果是,家里的红薯,玉米,山药不卖,全给存起来。
水稻交完赋税也剩不了多少,可以买点。
油盐这些肯定是要买的。
还有就是,每户人家悄悄的再挖两个地窖。
王曼说得对,狡兔三窟嘛,万一就有点啥呢?
汪一达一再嘱咐,挖地窖的事不要告诉别人,包括家里的孩子。
孩子小,怕说漏了嘴。
完后,汪一达敲敲烟杆子问王曼:
“曼丫头,这红薯土豆不易保存,除了做粉条,可还有其他法子?”
王曼想了想:
“还可以把红薯山药切片晒干,土豆应该也可以吧,我不确定。”
“哎哟,你这老头子,挖红薯还早呢,你问这个干啥?”
吕氏觉得汪一达跑题了,忍不住白了他一眼。
“我问问,先做好准备。”
汪一达把烟杆放到嘴里,吧唧两口,才发现没了烟丝,又放在手里摩挲。
这样说定后,大家都散了。
晚上江广他们回来,王曼就说了这事儿,让明天都跟着去府城一趟。
明面上还是得买些粮食回来,万一到时候人家问你,都没有囤粮食,这吃的又是哪来的?
她又怎么回答?
江广父子俩一听这话,顿时也松了口气。
这些天他们父子俩一直在讨论这件事情,还在犹豫要不要告诉王曼?
就怕他们这话一说,把人给吓着了。
明儿个再来一波大雨,岂不得惹主家不喜。
王曼他们这次并没有大张旗鼓,主要是买的粮食并不多,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。
别人看到都只以为他们是相约一起去府城,好有个伴。
江广为人很谨慎,他们白天去地里干活,晚上就点着火把挖地窖。
一番下来,连离他们最近的汪四奶奶家都没有发现这边的动静。
以前王曼家有两个地窖,现在又在同样的位置挖了两个,加起来就四个。
新挖的地窖是在原来地窖的位置开了一道门,斜着往里挖。
挖好后,又用小石块给垒了起来,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。
只以为是用来固定,不让地窖坍塌用的。
即便是把这些小石块推倒,对面的也只是泥土墙,根本就不会想到侧面还有一道门。
而这道门打开,里面还有地窖。
且这个地窖里面装的才是真正的粮食。
这样挖法是王曼想出来的。
江广父子俩对此也是赞叹不已!
要不是他们亲自挖出来的,恐怕也不会发现其中的奥妙。
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九月中旬,天上依旧是大太阳,半点要下雨的征兆也没有。
跳水河的水位已经下了将近一米。
村长察觉到不对,开始勒令大家不许卖粮食。
虽然有些村民觉得村长是小题大做,但见到大家都很听话,也就没敢不听。
万一是真的呢,这种事情,谁又能说得准。
不但如此,村长还让大家分批去购买所需要的东西。
反正是多多益善。
不怕一万就怕万一。
要真闹起了旱灾,你就是有银子也买不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