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音这下顾不上腿上挂着的这个熊孩子了。
她一下就抓住了刚刚秦清说的那番话里的“告别”这个字眼。
虽然两人只不过才见过一次,彼此并不熟悉,但她还是惊讶问道:
“告别?你要离开帝都吗?去哪儿啊?”
秦清点了点头:
“我报名当了支边志愿者,要跟随考察队前往毛乌素建设一座科学研究站,现在正在进行临行前的紧急培训,估计还有几天就要走了。”
这个消息让圆音神情一震,完全始料未及。
她抬起头来错愕地看着秦清:
“毛乌素?是去治沙吗?”
如果她没记错的话,大概在十年以后,国家会提出一个重要的经济建设项目——三北防护林工程,修建一条囊括13个省的超级绿色长城。
所以眼下,秦清提到的这个考察队和科学研究站,就是这个工程启动之前的先遣队吗?
这让圆音对秦清的感观,从之前的隐隐排斥,瞬间变为了钦佩和敬意。
一个有权有势的名门大小姐,竟然愿意抛下养尊处优的生活,远赴大西北那荒凉贫瘠的不毛之地参与科考工作,这真的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魄力!
见她提一个毛乌素,圆音就能猜出来她是去治沙,秦清就知道这姑娘也是个有见地的,遂笑着点了点头:
“对,我们考察队的目的,就是去考察和治理沙漠,寻找真正能解决沙漠问题的有效方案。
“如何防风固沙,如何水土保持,如何将沙漠变绿洲,如何让当地人不用逃离家园,在沙漠里也能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,利用沙漠的资源也能过上富足殷实的生活!
“当然了,现在听起来这好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,但科研之路就是美好的畅想加上无止境地探索。
“也许光靠我们这一代人努力还远远不够,但从民生、生态、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长远发展来看,哪怕花费几十甚至数百年,这条路我们也非走不可,哪怕是用数代人的血汗也必须得蹚出来!”
这是一番激情昂扬且振聋发聩的话。
圆音一直在观察着秦清的表情神色,可以确定,这姑娘说这番话的时候,绝对是发自肺腑,不是在立人设喊口号。
这就让人很难不动容了。
平心而论,圆音设身处地想了一下,她好像做不到像秦清这样无私而伟大。
她和宋燕淮属于一类人,让她给国家去做贡献可以,但前提是她要先善待自己,她永远无法拥有秦清这样的觉悟和思想境界。
但也许正是因为如此,才让圆音深深意识到,像秦清这样的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,让人打从心底里觉得尊重和敬仰。
可能是真觉得圆音懂她,秦清忍不住就和圆音聊了很多。
聊她的专业,聊她在电视台的工作,聊她儿时的记者梦想,聊她对毛乌素治沙的美好畅想。
圆音边听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,这一聊,竟然就聊到了夜里十点多。
在机械厂加班的宋燕淮回来了,一直闹腾的小胖子也已然熟睡。
听到门外传来了自行车铃铛声,秦清才猛地回过神来,意识到她在圆音家竟然逗留了两三个小时。